当前位置: 呕血专科治疗医院 >> 呕血治疗 >> 早期胃癌隐藏深,如何筛查和治疗
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病率排列第二位,病死率排列第三位,发病率约为29.33/10万(即每10万人中有近29位胃癌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但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的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途径。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胃癌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不过绝大多数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慢性胃病史(尤其萎缩性胃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胃癌主要触发因素,WHO将其列为Ι类致癌物,但不是一感染就一定会得胃癌。
而饮食习惯不好、吃饭不规律、暴饮暴食、常食用霉变食物和腌制烟熏食物的人群也特别受到胃癌的“青睐”。
早期胃癌会出现哪些报警症状?
早期胃癌的病灶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大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者也通常不典型,往往等症状明显再去检查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医院做检查:
01
上腹部隐痛
早期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有时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有持续性隐痛,无明显饭后痛或饭前痛等特点。患有胃病的人,需要留意当疼痛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且经过3个月的常规治疗仍未好转的,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02
食欲减退
可表现为没有食欲,或是进食后饱胀嗳气,厌恶肉食等。
03
呕血与黑便
若肿瘤仅破坏胃内小血管,常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严重时,肿瘤侵犯大血管,则会引起呕血,大便变黑。
04
消瘦及贫血
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和人体争抢营养,可能会导致患者体重明显下降,有时会出现贫血。
早期胃癌筛查对象
建议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Hp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早期胃癌的筛查方式
1
血清学方法
01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称之为“血清学活检”。
02
胃泌素-17(G-17)检测
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
03
HP感染检测
①血清HP抗体检测:反映一段时间内Hp感染情况,Hp抗体阳性提示现有Hp感染或既往感染。
②尿素呼气试验(UBT):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试验。
04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因此不建议作为早期胃癌筛查的方法。
2
内镜筛查
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通过内镜筛查可降低胃癌病死率。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内镜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比,可降低67%的胃癌病死率;韩国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从未接受过胃癌筛查的对照组相比,通过内镜筛查胃癌病死率下降了47%。
01
普通电子胃镜筛查
普通电子胃镜对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早期胃癌的发现更依赖于检查者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具备染色放大功能的内镜设备。
02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全程无痛苦、便捷、人群耐受性高,但费用较高
03
高清放大胃镜精查
灵活运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以强化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3
上消化道钡餐
因其阳性率低,且X射线具有放射性,不推荐用于胃癌筛查。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初筛、风险分层,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下精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策略。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
01
内镜下切除(首选)
适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小且可以完整切除病变的患者。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花费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02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行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年,上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12(1):8-14.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年,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34(7):-.
作者:韩泽龙、谢佳宜、罗晓蓓、陈振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