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呕血专科治疗医院 >> 呕血常识 >> 答案公布男,79岁,间歇性黑便,腹痛
病例资料
患者,男,79岁,因4个月的间歇性黑便、无力和腹痛来我院就诊。有高血压和胆囊切除术既往史,否认化疗或工业化学暴露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外表病态,结膜苍白,腹部柔软,无压痛或腹胀,无肿大或扪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8%。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之内。
腹部增强CT没有发现异常。进行上消化道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在十二指肠乳头近端发现一个6mm大小的突出黏膜病变,质地脆,易发生接触性出血,对其进行活检(图A)。
进一步的超声内镜检查确认黏膜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图B)。因为活检高度提示恶性肿瘤,所以对患者进行了腹部探查。手术中在十二指肠、回肠和横结肠系膜3处发现孤立的病变。最终对患者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部分肠道切除术。
诊断结果:胃肠道多发性血管肉瘤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提示,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和核深染的大量多角形细胞(图C)。有丝分裂频繁,确认有原生吻合血管通道。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肿瘤细胞中CD31(图D)和Fli-1(图E)强阳性。这些结果与血管肉瘤诊断结果相吻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是术后6个月后患者因肿瘤多处转移而死亡。
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管内皮恶性肿瘤,占所有肉瘤的1%-2%[1]。通常多发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胃肠道中极其罕见。虽然尚不清楚血管肉瘤的病因学,但是已经知道很多发病因素,如氯乙烯、Thoratrast造影剂、之前的化疗、辐射和淋巴水肿[2]。因为胃肠道血管肉瘤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所以临床诊断困难。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胃肠道血管肉瘤的浸润和多发的特点,完全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对此血管肉瘤的姑息性切除和积极的输血亦可改善功能状态。辅助的化疗或放疗可能对提高生存率有益,但还没有得到确认。尽管进行所有的努力,胃肠道血管肉瘤的总体预后仍然非常差,几乎没有患者的生存期>1年[3]。
参考文献
[1]ChenJL,MokKT,TsengHH,etal.Duodenalangios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vkm.com//mjccjc/2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