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呕血专科治疗医院 >> 呕血常识 >> 绞杀殊死大西洋第1018章
第十章佛得角(2)
美军护航航母上的菜鸟可没有日德两军飞行员的夜袭能力,一律老老实实在拂晓时分起飞空袭,编队指挥官博德少将手里一共拥有架作战飞机,他谨慎地留下了96架战斗机掩护本方舰队,派出2波攻击群、将近架飞机前去空袭佛得角。
佛得角基地的全部飞机除留下12架防空战斗机外,其余均起飞迎敌,更早一些时候,加那利群岛转场了36架Fw-A8战斗机过来,清晨在佛得角基地加油补给后,重新升空承担防空任务。
11月21日上午,第一次佛得角空战爆发,一共52架德军飞机(20架Bf-战斗机,20架He-、12架联合攻击机)进攻美军舰队,在佛得角上防御的一共有48架战斗机——清一色的Fw-。抽调之后,加那利群岛也只剩下60多架飞机,这当然是非常冒险的行为,但德军没有办法。
不过交战结果让后方的特纳很焦躁,14艘护航航母被击沉了5艘,除此之外美军防空机群还额外损失40多架飞机,进攻的52架德军飞机最后飞回佛得角时只剩下28架,不过他们已找不到可以安全降落的地方——佛得角机场是美军飞机重点攻击的目标,48架Fw-虽然竭力抵挡,他们在地面防空炮火的协助下,竭尽全力一共打下近90架美机,但在近架美军飞机面前显然数量差距过大,最后全被击落或飞行员主动跳伞坠毁。
双方交手的第一回合,美军取得了胜利,美军以余架飞机和5艘护航航母为代价,摧毁了佛得角的航空力量和机场设施。但特纳对该战果并不满意。按他原来的设想,45-50艘护航航母、1架左右的飞机应该足够压制亚速尔德军航空力量,从实际战果看来该估计显得过于乐观——佛得角只有架飞机且没有喷气机都造成了这么打损失,亚速尔至少拥有架飞机,意味着45-50艘的数字过于保守,至少要上调到60-65艘才比较保险。
“元首,美军正在进攻佛得角,在敌军压倒性空中力量面前,我航空力量损失殆尽。”下午时分,约德尔有些忧心忡忡地汇报,“这样下去我军非常被动,必须尽快支援。”
“空袭强度够得上百慕大战役的水平了么?”
“那倒还没有,执行空中压制的敌机大约多架,问题是我们没有任何空中反击力量。”
“坚持住,敌军登陆还没开始呢,我们不能自乱阵脚。”霍夫曼想了想,“用我的名义给守卫佛得角的最高长官发去慰勉电:德意志需要他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不过我会竭尽全力援救他。”
“让马沙尔舰队出击?”
“还不到时候,再等一天。”霍夫曼想了想,“舰队向西运动公里,明天上午10点钟之前需要运动到位。”
“向西?”邓尼茨有些吃惊,“您这是?我以为您会让其援救佛得角的。”
“还不到时候。”霍夫曼摇摇头,“难道你们不清楚堀悌吉怎么救援塔拉瓦的么?我想看看美国人是真心实意要打佛得角还是虚晃一枪为了引诱我们。”
一说起塔拉瓦战役,约德尔立即想起持续三周的澳新袭扰战,再联系元首刚才的命令,他马上反应过来:“元首,您准备派舰队去袭扰美国东海岸?”
“东海岸防御力量很强,但我们可以再一次去打百慕大。”霍夫曼微笑起来,“这次再上3个营,看看美国人有没有能力再投放一个82空降师下来。哦,不对,他们还有个空降师,让马沙尔准备投放4个营。”
虽然对元首如数家珍般报出美军空降部队表示诧异,但约德尔认为该策略不错,至少比直接去救援佛得角要好——佛得角丢了最多就是威胁下德属西非,百慕大要是丢了,直接威胁的就是东海岸,美国人民还能睡得着觉?
霍夫曼还不知道自己的策略已点中了特纳的死穴——不是没参谋建议放弃攻打佛得角直接进攻福克兰群岛,但特纳总用幽怨的语气回答:“可是,马沙尔还在啊,一天不干掉他就一天不得安生……”
英格索尔上将明白特纳的意思,只要德军主力舰队在亚速尔附近逗留一天,英美大西洋舰队主力就不能放心大胆地去南大西洋找阿根廷人的麻烦,英加航线打不通没关系,百慕大是万万不可丢失的,现在岛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恢复性建设,论起防御能力比最开始还差。
霍夫曼的策略是关在作战室里冥思苦想一晚上才憋出来的,他本就是战役战术研究的专家,而堀悌吉的澳新袭扰战术给了他很大启发,当着两个心腹的面,他颇为低俗地开起了玩笑:“美国在大西洋上有两颗睾-丸,一颗是英加航线,一颗是百慕大,只要捏住他们就可以制止美国胡作非为,听说罗斯福通过舆论放风准备连任,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东海岸挨炸之后的民众怒火……”
两人立即会意地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华盛顿参联会的大佬们也是眉头紧锁,阿根廷方面的确切情报传来了,消息非常令人沮丧:半个多月前,德军通过马达加斯加航线完成对福克兰群岛的增援,现在岛上守卫力量不是最初料想的1万多人、余架飞机,而是至少有4倍以上的力量。美军第三波准备夺取马岛的兵力是4个师、余架飞机,原预计是5倍于敌的力量,这样一来直接力量近乎扯平,那还打什么?
“为什么我们没收到消息?这么庞大的舰队不可能悄无声息地隐藏起来。”
“这批部队主力不是通过苏伊士走的,最大可能是调集了德军原先在非洲的兵力——非洲战役结束后,德军在东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上部署了10万以上的部队,抽调2个师进行转移支援并不困难。至于路线,南非最南端与福克兰群岛的纬度差是0多公里,要避开南非方向的侦查相对比较容易,海军当初不也提出方案,准备绕过马达加斯加岛以南2公里以上的距离向澳洲输送物资和船只么?”艾森豪威尔皱着眉头分析道,“如果我没猜错,构成德军运输部队主力的应该是意志轮,一种与胜利轮类似的欧洲标准货轮,执行所谓‘三一五’标准——载重1.5万吨,最大航程1.5万海里,最快速度15节。”
金上将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艾森豪威尔与普通陆军将领最大的不同是他对后勤非常敏感,无论空运、海运还是铁路运输都非常精通,金上将一直认为马歇尔将其放错位置——这家伙压根不会打仗,做分管后勤的副参谋长倒挺合适。
“先生们。”马歇尔敲击着桌子,“现在怎么办呢?总统十分牵挂联合要素行动。”
“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再次增兵,我看陆军至少要准备动用6个师,护航航母至少要动用50艘。”
“万一敌人再增兵呢?”阿诺德提了一句,众人都无语,再增兵那就死活打不过了。
“那样时间就长了,必须先用舰队将德军补给线掐断,然后一步步推过去,问题是……”金上将苦笑道,“后面还有阿根廷支持着德国人,他们在福克兰岛上可饿不死……”
众人面面相觑:福克兰面积1.2万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还不到1万,大多数还是英国居民,驱赶起来很容易,大不列颠面积是福克兰群岛的12倍,但却有多万人口,如果靠饥饿就能封锁,那先倒下的一定是大不列颠而不是福克兰岛。
“还有个办法……”金上将慢条斯理地说,“陆军从地面推过去,先解决阿根廷本土。”
马歇尔唯有报以苦笑:威慑阿根廷完全可以,但要进攻阿根廷就必须国会授权,平白无故进攻一个中立国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阿根廷虽然不大,在南美也算列强之一,差不多也有10个师、15万左右国防兵力,还有不算弱的海军,再加德国人费心支援,拼命用德国武器和教官武装军队,要征服阿根廷得出多少兵力?20万?30万?就算是陆军愿意拿出这么多兵力,时间呢?
“这不可能!陆军愿意再追加4个师进攻福克兰,在德军下一步增援抵达之前将其干掉,关键是海军能够提供多少兵力?”
“下个月2艘埃塞克斯级服役,可加入南大西洋方向,另外预计还有5-6艘护航航母完工,大概就这点实力。”
“佛得角方向不是还有14艘护航航母可用么?”
“没那么多了,今天和德国人打了一下,还剩9艘,明天再打一天,如果德国人依然不肯上钩,后天主力舰队就要掩护登陆部队去登陆。”
第十一章佛得角(3)
Ps:德版93长矛氧气鱼雷的型号(mm)按规则其实应编为H9,至于威力,普通G7鱼雷装药大约公斤,H9装药大约公斤……
“怎么损失这么大?”有人不满地嘟囔起来。
“先生们,这战果可以了,至少我们只用5艘护航航母、多架飞机就干光了佛得角的空中力量,明天再炸一天,后天舰炮轰它一阵,海军就等着看陆军顺利上岸捉俘虏了。”
“海军能把那几门14英寸岸防炮炸掉么?”
“不能!”
“为什么?”
“因为护航航母上的飞机最多只能挂载磅重的炸弹,威力不够摧毁有厚重钢筋混凝土保护起来的岸炮。说起这个,舰队其实比你们还头疼,少不得还要冒险用舰炮去对轰。”
马歇尔点点头:“这还得麻烦海军,这些巨炮威胁实在太大,一炮过来至少报销陆军半个连。”
“德国舰队还没消息么?”
金上将恼火地摇摇头:“德国人成了缩头乌龟,就是不动,完全无计可施。”
由于轴心舰队一直躲在亚速尔防空保护圈里,美军舰队也不敢贸然北上,根据特纳的安排,明天各舰队继续前压,坎宁安上将的航母编队重点还是盯住轴心舰队,适当掩护其他舰队。炮击舰队、登陆舰队向前推进准备登陆,护航舰队继续空袭佛得角,想办法扫清地面工事和防御体系,为登陆创造条件,但完全清掉是不可能的。
参联会充分肯定了特纳的策略,特纳性子虽然有点“野”,但打仗挺谨慎,办法也多,现在这套组合拳哪怕对付不了德国舰队,至少能比较稳妥地吃掉佛得角——这也是个了不起的胜利。
关于佛得角的意见尚且比较容易达成,但福克兰群岛到底怎么办,等参联会研究到散会时都没法形成一致意见:海军认为如果情报属实,凭原有力量一定拿不下来,要么增兵,要么调整作战计划——建议由地面部队先推平阿根廷再说;陆军认为地面部队推平南美速度太慢、代价过高、国际影响太坏,要求尽快封锁福克兰群岛的补给线,再考虑增加力量展开攻击。
双方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第二批部队11月底前抵达巴西并按照计划展开部署,第三批出发赴南美的部队将包括8个师,其中至少要有2个装甲师,海军承诺再提供2艘舰队航母和10艘护航航母,陆军承诺所有兵力12月15日前准备到位——实际上已推翻了圣诞前发动福克兰进攻战役的约束性要求,不过现在敌情有变,他们相信这个调整能得到总统的谅解。
双方还一致认为在南美多事之秋,应加大对巴西的援助力度,让租借法案适用于巴西,只要后者同意开放更多的基地、领域给美国,尽可能武装巴西军队维持南美秩序。虽然巴西人民热情奔放的特点更适合表演马戏或踢足球,但武装30-40万巴西部队还是可以的,如果有40万巴西兵再加上10万美国陆军镇场子,南美情况就会大有不同。众人还表示要尽可能拉拢智利,后者现在天天打太极,没半点真话,但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智利军比巴西军要靠谱得多。
对打通英加航线一事双方都避而不谈,陆海军已共同对大不列颠这个没完没了的无底洞表示了厌烦,出于“政治正确”,也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经马歇尔好言相劝,金上将捏着鼻子答应将即将服役的大黄蜂号(埃塞克斯级)送给英国人,以安慰英国佬受伤的心灵。
这些意见一条条都记录下来形成会议纪要准备呈送给罗斯福总统,随着天气变冷,他的身体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医院住院以至于再次缺席会议,所有高级将领的心愿是一致的:尽快占领佛得角向总统报喜!不管怎么说,目前英加航线打通不了,亚速尔和福克兰群岛一时间又拿不下来,如果再没拿得出手的成绩,谁也不好意思面对总统。
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剩余的9艘护航航母在开完会之后又少了2条。
借着夜色掩护,部署在佛得角的德军S艇部队果断出击,12艘S艇如同匕首一般直插美军驻锚地,虽然美军雷达兵在雷达屏幕上观察到了S艇的痕迹,但这些小艇反射的波纹实在太细小了,哪怕体型较大、用于外海作战的S-级在广袤的海面上也毫不起眼,经常闪躲在海浪中,让人误以为是错报而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接近到外围防线10公里左右才被警戒的驱逐舰和护卫艇发现。
级S艇是年初才开发的新产品,是在S-基础上重新进行装甲、航程、速度和火力全面强化的结果,吨位达到吨,所以称S-级,拥有3台MAN公司开发的新式增压柴油发动机,联合马力达到4匹,最高可实现44节的速度,高速时最大航程海里。整条S艇拥有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一套和2座四联装20mm高平两用机关炮(和旋风自行高射炮属同一装备,前后甲板各一座),此外还有对海探测雷达和完善的无线电系统。
德国原有鱼雷艇一般都是mm口径,但在H9氧气鱼雷生产成功后,新S艇一律换成mm口径,这是德国最新工业研究的结晶,采用分段制造、联合总装并可实现铁路运输,也可由大型货轮拖带行进,拆除鱼雷管后还可以当成内河快速货船或远洋救生艇使用,霍夫曼很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匕首,一方面下令把以前各级送给盟友,另一方面又大造新的级。
到43年10月份时,这种快艇建造了多艘已适应德国战事范围扩张的需要,大部分S艇部署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岛屿上,亚速尔、佛得角、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索科特拉岛、马达加斯加、马岛都有部署,在东线战场上也屡见不鲜,北海航线、黑海航线都有涉足,中亚战区的里海航线也开始批量使用,运输、雷击、反潜、护卫、救援、缉私、侦查什么活都能干,极大弥补了德国在驱逐舰、护卫舰领域数量不足的窘迫。和美国拼驱逐舰建造速度那是根本没希望的,但如果拼S艇建造速度,德国并不害怕。S艇上除那几台柴油发动机麻烦一点外,其余全都是欧洲各国联合生产的,就是意大利人造起来也毫不费力。
S艇的威力本来已足够强大了,配上重达2.85吨,威力巨大的H9氧气鱼雷更是如虎添翼。
黑夜中,S艇们毫不理会敌军驱逐舰的炮火,持续以44节高速狂飙突进,速度快得连美军探照灯或照明弹发射速度都跟不上,一直到接近美军护航舰队核心部队大约3米的距离上施放鱼雷——这是德国海军在得到氧气鱼雷之后操练的H9飞矛大法,36条威力强大的、口径为mm的H9氧气鱼雷在美国官兵眼皮底下呈半弧扇形面发射出来,如同中世纪两军阵前那些疯狂投掷飞矛的突击骑士。然后S艇们潇洒地调头,分散突围而去,也不去查看战果——如高傲的剑客完成绝世一击之后飘然离去,就44节的速度,除了飞机没人追得上。
美军在夜间一直提防着德国潜艇的突袭,阵型相对而言比较紧密,松散阵型容易让潜艇找到可乘之机,但紧密阵型对鱼雷突击就非常要命,更要命的是,氧气鱼雷航迹除最初一段外很不显著,要到极近距离上才看得出来,夜色之下要想清晰分辨出来并进行躲避根本就是抓瞎,驱逐舰还马马虎虎,卡萨布兰卡级只有不到19节的速度,根本就避无可避。
以H9鱼雷50多节的最高速度,跑完3米只有2分钟出头,虽然美军竭尽全力地予以闪避,但前方还是有一艘护航航母中了雷,“轰隆”一声巨响过后,装药量超过公斤的H9鱼雷直接将脆皮的护航航母炸成两截下沉,连逃生机会也没有——整艘军舰最后只有13个幸运儿存活下来。比装药量更恐怖的是H9鱼雷的射程,50多节速度时射程超过2万米,有一条鱼雷穿透前面各层阵线,直到15公里之后撞上另一艘护航航母,结果自然也是一雷沉。
36条鱼雷的最终战果是击沉2艘护航航母、1艘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虽然比日军在塔萨法隆加夜战中的战果略差一些,但同样令人非常满意,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德军仅仅只损失了2艘S艇。36枚H9鱼雷虽然价钱不菲,但比起沉没的美舰,那就只有一个零头而已。
第十二章佛得角(4)
特纳在第二天一早收到了夜战结果汇报,气得他差点喷出一口老血:14艘护航航母还没怎么打就先丢了一半,虽然无伤大雅,但毕竟也是国内一个月的产量,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下达死命令,今日空袭要对佛得角仓库、码头、舰艇等要害场所进行全面攻击……
美军护航航母编队现在只剩下一半飞机,数量还不到架,能真正投入对地进攻的机群也就是多架,谨慎的博德少将留下了50多架飞机应付突发情况,同时向后方拍去电报,要求舰队主力支援,光凭这来架飞机扫不平佛得角德军防御工事和阵地。
佛得角虽然比不上亚速尔防空火力的凶猛,也没有部署密集阵或防空火箭,却拥有一座小型防空塔——柏林防空塔的简化版,整体规模是其八分之一,防御强度也比不上原始版,但上面双联装mm电动高射炮和周围一圈40mm博福斯高炮还是时刻提醒着敌人注意其威力。这是军备部专门为海外岛屿设计的版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建设,通常5-6个月就可以完工。
简要版防空塔在亚速尔各岛上一共有6座,英雄港主岛还有一座完整版防空塔在建设,预期年春季完成,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等相对不太要紧的岛屿基本只有1-2座简化版。拿下马岛后,该岛防空塔也同步兴建,庇隆前去参观的就是四座中的一座。
协助参与建设的阿根廷工兵们最羡慕德国同行们层出不穷的自动化机械,在他们看来几乎每一辆工程车都可改造成坦克,庇隆也十分好奇,难道德国已阔到坦克用不完的地步了?最后还是曼陀菲尔揭开了谜底,告诉他这些全是非洲战役中缴获的美国谢尔曼坦克去掉炮塔改造而成的工程车辆,为加快马岛工事抢修速度,他带过来至少一半。这让庇隆非常满意,同时又对即将抵达阿根廷的军火抱有热切期望——他用牛肉和农产品从元首手中换到不少便宜货,光T-34坦克就弄到多辆,另外再加上一批装甲车和追猎者突击炮、三号突击炮,两个装甲掷弹兵师的架子马上就能搭起来,他决心交给自己最心腹的手下来带——就南美洲这地方,同样的技术兵器组建2个装甲掷弹兵师远比1个装甲师更管用。
亚速尔防空塔早就让英国轰炸机吃够了苦头,现在轮到美国空袭机群开始吃苦头,昨天因为空中尚有本方飞机,德军高射炮部队打起来还有点束手束脚,今天全是美国飞机,干脆敞开来打,下午、下午两轮空袭成效又让已捉襟见肘的美军损失了17架飞机。
佛得角表面炸得很难看,机场、码头、码头仓库等重要地点都被美军火力覆盖,但一心要找的S艇一条也没有找到,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守军受到的损失也不算大:高大坚固的防空塔提供了主要屏障,阵地上的防空洞也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在上面的海军陆战队伤亡总人数不到,相对于将近0的总兵力,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迫于无奈的博德少将只能给后面指挥的特纳发电报,请求炮击舰队尽快赶到支援,否则单靠护航航母机群很难给佛得角守军造成更大伤害。
“坎宁安上将离佛得角有多远?”英格索尔问道。
“大约多公里。”
“需要让他抽出2艘独立级轻航母支援空袭舰队么?我担心对地支援飞机不足。”
特纳想了片刻后摇摇头:“不能削弱主力航母部队的力量,万一德军舰队杀出就被动了,还是从巴西方向的陆军护航编队那里抽调军舰吧,那里有25艘护航航母,抽调7-8艘完全没问题,他们离佛得角不算远。”
“是不算远,但也不算近,哪怕开足马力也要跑4天以上才能到,而登陆战役明天就要发起了。”英格索尔上将皱眉道,“会不会赶不上?”
“4天?”特纳苦笑一声,“别说4天,8天能拿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什么?”英格索尔大吃一惊,看了看周围一班参谋,深怕影响不好的上将压低声音问道,“您对陆军这么不看好?”
特纳苦笑道:“塔拉瓦战役,太平洋舰队拥有充分的火力掩护,陆战队打了一周以上,死伤无数才占了岛;百慕大战役,陆军精锐的82空降师打不满0的德军打得如此吃力,难道您认为配属给我们的陆军部队有这么能打?”
“那你该多要一点兵力啊,1个师不够就2个,2个师不够就3个。”英格索尔有些埋怨他的保守,“都已打成这样,用人堆也要堆出来。”
“佛得角就这么大,一次上一个师已是极限了,再多完全就是浪费。”
“那也要多备一些,车轮战也可以用的嘛,陆军这么多部队——几百万呐!这里不好用,那里不肯用,蹲在国内全发霉了。”
“我其实真没想过要打佛得角,这本来只是引诱德军舰队出动的策略。”特纳连连叹气,“哪晓得现在弄假成真,我军骑虎难下,然后福克兰方向德军又增兵,那儿也不能打……”
英格索尔木然无语:联合要素行动走到一半发现情况大变而行不通,捕鼠器行动弄到一半又遇到现实困难,让人感觉浑身不是滋味。不过有一点他非常清醒,参联会态度虽然暧昧,但倾向性意见还是有的:进攻福克兰群岛不能,打通英加航线不必,拿下佛得角对各方面都有交代——不管最初是真打还是假打,现在必须要打,否则难以和有关方面交代。
“既然陆军一时半会打不了福克兰群岛,干脆再抽调一个师来打佛得角,至少我们要表达这个态度,除非陆军有超级的自信。”英格索尔说道,“攻打佛得角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得知护航航母又少了两条且一线海军将领提出增加一个师和8艘护航航母的请求,马歇尔坐不住了,吃惊地问道:“岛上德军增兵了?”
“没有,还是0-0人的规模。”
“那为什么还要增兵?陆军第5师可是有1.5万人的大编制。”
艾森豪威尔叹了口气:“海军大概怕我们打不过吧。”
“我……”马歇尔终究是有涵养的高级军官,后面的话没骂出来,只愤愤说道,“我们有空中优势、火力优势、兵力优势,这还打不过5、6千德军?5师可是有光荣传统的老牌劲旅!”
艾森豪威尔不吭声,周围几个心腹参谋也不吭声,显然众人底气不那么足。
“好吧,那就再加陆军3师!反正他们还没到登陆点。”马歇尔被一干手下弄得心里打鼓,但面子却不能丢,“海军干脆抽10艘护航航母吧,用最快速度掩护第二波攻击部队赶到,第一波部队登陆明天下午务必准时发起,医院里对前线战事放心不下,每天晚上给我打电话,我不能让他失望!”
次日上午,霍夫曼得到紧急报告:美军炮击编队已进入目视范围,预计登陆很快开始。
“元首,需要马沙尔将军带舰队去增援么?您让舰队向西开进的佯动看来没调动美军。”
霍夫曼再一次摇头:“告诉马沙尔,准备脱离亚速尔防空圈,继续向西偏南方向挺近0-1公里,不要害怕被敌军发现。”
“您打算威逼敌军回救百慕大?但这不一定有效,敌人主力航母编队尚未出现,他们会试图拦截我军舰队的。”
“但至少敌人战列舰部队不会在拦截现场。”霍夫曼微笑道,“目前比的就是耐心,我军可以丢佛得角,但美军丢不起百慕大。”
邓尼茨还想再劝,约德尔朝他使了个眼色,意思不要多说了,等两人退出来后,邓尼茨奇怪地问道:“您刚才为什么阻止我?我军不一定能拿下百慕大,但佛得角却丢定了。”
“不一定……”约德尔摇摇头。
“您认为守军能守住?”
“守是守不住的,丢却丢不了。”
“这什么意思?”
“丢了可以再夺回来。”约德尔冷笑道,“从亚速尔或加那利群岛出发,我军4-5天就能赶到进攻,除非美军能一直待在佛得角,否则一定会被我军拿下。至于美军待在佛得角,我认为没多少可能性,就美军那么庞大的物资补给需求,激战过后的佛得角根本没法提供。日本人最后怎么拿下的塔拉瓦?等尼米茨的舰队一撤走,塔拉瓦上美军一下子就士气低落投降了。”
邓尼茨听懂了却不敢完全相信,只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虽然他们对佛得角战局满是担忧之情,但在佛得角前线的英格索尔和特纳也满是担忧,因为佛得角比他们预料得还难啃,上午炮击一开始,他们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从伊势号上拆下来的三组双联装mm舰炮虽然老旧,但威力并不弱,面对美军数十门大口径舰炮开火毫不手软,十几轮对射之后,有一组炮台成功地对伊丽莎白号形成了跨射。
第十三章佛得角(5)
“轰隆”一声巨响过后,1发mm炮弹击中了这艘舰龄已近30年的老舰。
如果让差不多同期建造的伊势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单挑,前者基本不是后者对手,双方航速相近,吨位差不多,虽然伊势号火炮数量比伊丽莎白女王级多一半(12门Vs8门),但后者毕竟是15英寸火炮,威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上,而且射程也更远。
将伊势号主炮挪到陆地上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没有沉没顾虑的岸防炮兵可肆无忌惮开火,只要钢筋水泥炮塔能顶得住敌军的舰炮攻击,但对伊丽莎白女王级来说,情况就危险很多,2万米左右发射过来的14英寸炮弹虽然不能奈何司令塔或炮塔,但对于其他部位的杀伤防御起来就颇为棘手。
这发炮弹在1、2号炮塔中间位置炸响,击穿了数层甲板一直穿入动力舱,20多名水手在爆炸中直接被夺去了性命,整条军舰航速也因动力舱受损从24节掉到20节,还没等伊丽莎白号缓过劲来,另一发炮弹在舰尾处爆炸,虽然没穿入甲板,但爆炸冲击波将有关设施和副炮炸成一片狼藉。
“长官,伊丽莎白号中弹了,似乎受伤还不小。”
“该死……”英格索尔上将焦急起来了,他没想到佛得角的德军这么难缠。
“距离太远,火炮威力不足于掀掉岸防工事的乌龟壳,只能进一步缩短距离,让军舰上刺刀。”特纳无奈建议道,“要不学习日本人的办法,让伊丽莎白号冲滩。”
英格索尔上将大感愕然,下意识地说道:“只稍微受创,还不至于这样吧?”
“那您得派更多军舰冒险前进去压制敌军炮台有可能承受更大损失,从敌军炮弹的水柱来判断是14英寸口径火炮,大概打不穿舰艇重点防御的部位,但对其他地方而言并不保险。”
“这……”英格索尔想了一会,压低声音道,“让伊丽莎白突进去搁浅原则上我没意见,但英国人那边怎么交代?”
特纳哑然失笑,大战当头,司令官居然还在考虑这种问题,不过他知道对方性格,便悄悄建议道:“全体突进,大家放开手脚打,看德国人会不会集火拼这艘已受伤的伊丽莎白号——反正他被意大利人炸过一次,我认为维修好后也没那么结实,如果再被命中重创,就怪不得我们了。”
特纳的建议很诡:其他军舰躲在后面,直接命令伊丽莎白号冲滩牺牲肯定政治不正确,但大家一起突前攻击,你被德国人办了就不能怪编队指挥官。实际上,这批提供火力掩护的战列舰中就属伊丽莎白女王级舰龄最大,偏偏刚才还受了伤,硝烟弥漫,目标最为显著,不打他打谁?一句话,大西洋舰队中最适合送死的就是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
英格索尔点点头,这几门岸防炮是一定要干掉的,他可以采取远距离慢慢磨的办法,但这样时间太长,而且衣阿华级的mm在2.5万米距离上已尝试过了,并不能摧毁敌炮台,要想摧毁对手只能冒险拉近距离打——一来命中度提高,二来炮弹会更具威力,敌人一共就6门14英寸火炮,只要豁出去打准备承受一些损失,他认为并不难办。如果伊丽莎白号能在重创之前就干掉岸防工事,他当然不会白白将其牺牲,但如果运气不好,那就只能按特纳的建议来了。
“拉近距离,2万码!”随着英格索尔一声令下,整支战列舰编队包括受伤的伊丽莎白号在内悉数向前挺近,“隆隆”声不绝于耳。
13:17分,第一座德军炮台被多发大口径炮弹命中摧毁;8分钟后,第二座炮台外围的混凝土工事被摧毁后崩塌,卡住了舰炮,使其只能在固定方向进行射击,威力大打折扣;54分钟后,第三座炮台打光了全部炮弹而被迫撤离——这批mm炮弹都是伊势、日向号上留下来的,德国国内并不生产,单独为此开一条生产线也属浪费,日本承诺会尽可能输送一批炮弹过来补充,没想到炮弹还没到,佛得角已遭到进攻。
伊丽莎白号自然是这过程中德军集火攻击的主要目标,幸运的是虽然又被击中三次,但除被炸毁一座主炮外,其余损失不算太大,依然咬牙坚持到了最后,成功逃脱了搁浅充当固定炮台的命运。不过倒霉蛋还是有,加利福尼亚号在游动攻击中很不走远地撞上了德军昨天夜里紧急布置的水雷,随着一声巨响,这艘已在珍珠港事件中沉没过一次的老舰再也经受不起摧残,船底直接被炸穿,大量海水疯狂涌入,军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缓缓下沉。
“该死!”英格索尔做梦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加利福尼亚号中了招。
“看来加利福尼亚号确实不太走运。”特纳无奈地叹息,“弃舰吧,进水速度太快,搁浅都没机会了,让其他军舰注意一点,说不定还有水雷。”
14:42分,在柏林的霍夫曼收到前线电报:“岸防炮台悉数被毁,美军针对我军发起全面炮击,火力十分凶猛……”
“只能让前线咬牙支持住了。”霍夫曼转过头问邓尼茨,“除了舰队,现在还有能支援佛得角的办法么?”
“有5艘潜艇在赶往佛得角的路上,明天夜里可以到,另外还有14艘S艇,其中10艘是佛得角上次出击之后留下来的,另外4艘是达喀尔方向调集的,他们今天夜里准备发起突击;加那利方向还有一些飞机,不过双方距离太远,佛得角机场又没法用,暂时无法支援。”
“让S艇再出击一次,尽可能再干掉几艘军舰。”
15:37分,英格索尔望着被轰击得千疮百孔的简化版防空塔微笑点头,用征询的口吻问特纳:“我觉得可以让陆军登陆了,你认为呢?”
“我也赞同,各舰弹药都消耗过半了,天黑前我们需要让陆军占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争取明天一鼓作气发起全面攻击。”
Ps:
1、友情支持价1元/篇或10元/月,上不封顶,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vkm.com//mjccjc/2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