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家住鄞州区的30岁小李

是一名网络工程师

平常烟酒不沾

近来觉得胃不舒服

还出现呕血的症状

去医院一查被确诊患了胃癌!

竟然因为喜欢……

胃部隐隐作痛一查竟是癌!

  近一年来,小李总感觉胃不舒服经常隐隐作痛,吃饱了有恶心的感觉。

“   经常熬到半夜两三点,一到晚上我就人显得特精神,都不想睡觉……心想着平常身体蛮好的,年纪轻轻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有可能是工作忙碌导致消化不良近几个月,当时也没在意,医院检查。”

  两周前,小李明显瘦了,感觉身体没力气,还出现了呕血的症状,小李这才着了急,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结果做了胃镜检查后,医生表示小李得的是胃癌。

网络配图

  “听到胃癌这两个字,我当时吓晕了,平常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的,怎么可能得胃癌?而且还这么年轻……”小李至今仍不敢相信自己得了胃癌。

  据小李的主治医生顾驰江介绍,像小李这样年轻的胃癌患者,已不是第一例。之前还接诊了个20几岁的年轻小伙子,经常泡网吧,喜欢吃烧烤,发现的时候已是胃癌晚期了。

网络配图

  早期胃癌大部分患者发病初期会忽略一些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黑便等。这些症状极易被患者忽略,如果患者未就诊治疗,病情会继续恶化,他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3类人是胃癌高发群体

  

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二是长期吸烟、饮酒者

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三是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患者

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医院复查。

注意!这些坏习惯最伤胃

  

除生活方式外,人们日常的一些坏习惯也加重了对胃的伤害,比如以下这些习惯,很多人都不知不觉中招了。

  

1边走边吃、边看边吃

胃在消化时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时人在运动或进行其他活动,都会“抢夺”一部分供给肠胃的血液,导致消化不良。长期如此就会损伤胃部。吃饭要专心,细嚼慢咽,这样进餐胃才喜欢。

  

2长期一个人吃饭

独自吃饭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单身的朋友,最好找个伴一块进餐;即便一个人时,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并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是保护胃功能的重要步骤。

  

3空腹吃太酸涩的水果

空腹时,吃柿子、菠萝等含强酸或鞣酸的水果,容易致胃液与酸合成结石。

  

4常喝汽水、咖啡

汽水本身对胃的伤害不大,但过多或过凉会刺激胃部;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和泛酸,有胃溃疡和烧心症状的人一定要谨慎。

  

5常吃剩饭或过期食品

剩饭加热后会产生细菌,过期甚至霉变的食品更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

  

6常吃加工肉制品

香肠等为延长保质期,多会加入过多防腐剂,增加致癌风险;腌肉、熏鱼等加工肉制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在人体内极易形成致癌物,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日本人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养胃最该留意几个细节

  

养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规律生活、减缓压力、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少吃路边摊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起到保护胃部的作用。专家提醒,注意以下细节能让胃更健康。

1细嚼慢咽

胃喜欢细碎的食物,国外研究证明,如果每口食物都能反复咀嚼,坚持几十年,健康状况会明显好于同龄人。建议最好每口达到30下左右,有助于消化。

2忌生,忌冷,忌撑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特别是晚餐,不要吃太晚,也不要吃太多,否则会加重胃部负担。

3平时备点苏打饼干

苏打饼干可以中和胃酸,在不能按时吃饭时,吃两块苏打饼干既能缓解饥饿,还能防止胃酸伤害。

4吃辣、喝酒前来杯牛奶

牛奶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防止酒精或辣食直接接触胃壁,起到降低伤害的作用。

来源:宁波晚报、生命时报丨编辑:浮笙

更多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vkm.com//mjccjc/20567.html

------分隔线----------------------------